工业园区
 
工程招标
商会博客
 
河南各地
首页 > 河南各地 > 详细信息
河南女子倾心红会工作14年 搭建583座“生命桥梁”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发布日期:2016-11-7 点击次数:2365
 

中新网郑州11月4日电 (韩章云 马位峰)“干这份工作,最开心的事就是陪着志愿者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最幸福的事就是听说患者康复良好。”作为河南省红十字会造血干细胞项目聘用人员,今年38岁的文梅英见证了中华骨髓库河南分库成立14年来,583名志愿者成功捐献“生命种子”。通过她这座“桥梁”,无数素不相识的患者和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实现血脉相连。

  2002年,当时还是一名记者的文梅英要采访一名白血病小患者,而那次采访改变了她的人生轨迹。“我第一次看到五岁小女孩化疗后苍白的脸,她痛苦的表情和绝望的眼神,深深触动了我。”文梅英说,那个时候,河南省红十字会正在筹建骨髓库,她就以一名志愿者的身份报名加入,希望能为白血病患者做些事,而当时她已经怀孕6个月了。

  等孩子刚满月,文梅英就应聘到河南省红十字会负责捐献造血干细胞工作的岗位,开启了新的“事业”,这一干就是14年。而她也见证了河南分库造血干细胞志愿者从0到11.37万人的增长,造血干细胞捐献从0到583例的质的飞跃。

  尽管是聘用人员,每月的薪酬很低,但是文梅英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干得非常快乐。她觉得自己是个“搬运工”,能让患者绝处逢生,也让有爱心的志愿者实现救助他人的愿望。

  “今年5月份,17岁的高三学生刘鑫(化名)在备战高考期间被确诊为急性淋巴白血病。刘鑫是独生子女,一家人陷入了绝望,她的父母就到省红十字会求助。”文梅英说,当她看到以泪洗面的刘鑫父母,就安慰他们,省红会一定会尽最大努力,请他们不要绝望、不要放弃。

  随后,文梅英把刘鑫的血样寄到中华骨髓库进行高分辨检验,再到中华骨髓库申请检索。一个月后,刘鑫与新乡的志愿者范女士配型成功。但在征求意见时,范女士同意捐献,而她的丈夫和儿子却坚决反对。了解情况后,文梅英通过打电话、发短信、微信等方式,苦口婆心地做起范女士丈夫和儿子的工作。经过10余次联系,范女士的家人最终被她的坚持感动,同意范女士捐献。

  今年8月份,范女士在河南省人民医院顺利为刘鑫捐献了造血干细胞。文梅英的细致工作也感动了刘鑫的家人,刘鑫父母带领6位符合捐献条件的亲友一同加入了中华骨髓库。他们说:“我们不能为刘鑫捐献,就捐献给别人吧,以此来回报社会。”

  “我一直觉得两个素不相识的人能配型成功,真的是有缘分,而我能参与其中,看到患者绝望的亲人脸上重新露出笑容,真的很开心。”文梅英说,一个志愿者捐献“生命种子”往往会带动更多人加入中华骨髓库,更多的人参与到造血干细胞捐献服务中,这也意味着在未来更多的白血病患者有机会配型成功。

  让记者印象非常深刻的是,每次因为采访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而与文梅英相遇时,她都是一副笑吟吟的模样,十分可亲。有的时候,河南省一星期内会有六七名志愿者同时捐献,文梅英就像陀螺一样全程安排并陪同志愿者食宿、打动员剂一直到最后的捐献,无论多累、多忙她都是一副笑脸。

  文梅英说,家人的理解是她工作的动力,有的时候工作遇到瓶颈,自己也总能想到办法克服。“老公说工资不高,我自己工作开心就好,他负责挣钱,孩子已经上初二了,也不用我太操心。”

  目前,文梅英正在和同事一起对河南分库的11.37万名志愿者做回访工作,通过多种渠道与年久“失联”的志愿者取得联系。

  “有很多患者在骨髓库中配型成功,但是因为志愿者变更了联系方式,就联系不上,让人很着急。”文梅英告诉记者,她希望曾经加入中华骨髓库的志愿者如果变更了联系方式,可以在看到媒体的报道后,主动与当地的红十字会取得联系,因为很多人在等待他们“回家”。

  14年来,文梅英没换过手机号码,24小时不关机,把自己的手机号当热线电话公布。在她和同事的不懈努力下,截至今年10月底,河南省已有583名志愿者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其中17位志愿者的“生命种子”救助了美国、荷兰、阿富汗、新加坡、比利时、阿根廷及中国香港、台湾等地的患者的生命。

上一条: 河南兴泰科技:小馒头做出大文章
下一条: 庆八一 洛阳重渡沟军歌嘹亮致敬最可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