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园区
 
工程招标
商会博客
 
中原大地
首页 > 中原大地 > 详细信息
方城县召开“林业生态产业发展新闻发布会” 着力创建国家森林城市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发布日期:2016-11-28 点击次数:1530
 

中新网南阳11月24日电 11月22日上午,方城县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了“方城县林业生态产业发展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上,方城县林业局党委书记、局长赵晓远对近年来方城林业生态产业发展情况以及今冬明春造林绿化重点和今后一个时期方城林业生态产业发展目标等进行了通报。县林业局其他几位负责同志就“创建园林城市和国家森林城市”、“特色经济林发展”、“林业生态建设”、“林权改革”、“森林防火”等问题回答了记者的现场提问。

  以建设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县为统揽,以构建“大生态”

  格局为目标,近年来,方城县林业发展取得了突出成效

  近年来,方城县林业工作以建设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县为统揽,以构建“大生态”格局为目标,以实施绿地富民工程为重点,加快造林绿化步伐,培育壮大林业产业,强化森林资源管护,林业各项工作取得了突出成绩。

  ——造林绿化成效突出。近年来,以打造青山绿水、生态宜居新方城为目标,以国家、省林业生态工程项目为依托,统筹规划,突出重点,着力抓好廊道绿化、农田防护林、山区生态林、林业产业、美丽乡村绿化和森林抚育“六大工程”,以大工程带动大发展,不断提高林业生态建设水平。据统计,三年来,全县共完成各类营造林面积31.8万亩,其中山区生态林工程5.82万亩,农田防护林工程1.6万亩,生态廊道工程4.28万亩,林业产业工程3.72万亩,美丽乡村绿化工程1.5万亩,森林抚育工程13.88万亩,均圆满或超额完成了省市下达的年度造林任务。

  着力把生态廊道建设打造成融生态、景观、经济、社会效益于一体的绿色屏障,取得显著成效:至目前,已完成省、市重点打造的南水北调生态廊道工程造林1.68万亩、方社快速通道造林680亩、兰南高速改造提升工程造林2600亩、白河防护林带造林2850亩,均超额完成了省市下达的年度造林任务。这四条生态廊道建设任务重、规划标准高、投资力度大,经过努力,我们已打造出了融生态、景观、经济、社会效益于一体的绿色屏障,在历次全市林业观摩中名列前茅,受到市委、市政府的通报表彰。省内南水北调沿线的平顶山、许昌、焦作等市县和湖北、河北等省份多次到我县观摩学习。

  目前,全县林业用地面积达到123.89万亩,森林覆盖率30.2%,比2013年增长两个百分点;活立木总蓄积达到204万立方米,比2013年增长了11.5%。方城县先后被省政府命名为“国土绿化模范县”、“省级林业生态县”,连年被市委、市政府评为“林业生态建设先进县”。

  ——林业产业蓬勃发展。围绕绿色惠民、助力扶贫,坚持走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高效化的林业产业发展之路。目前,全县特色经济林总面积达到18.9万亩,其中鲜果类5.9万亩,干果类4.6万亩,木本中药材类8.4万亩。全县经济林年产量达2.1亿公斤,年产值达3.39亿元。已建成柳河乡7万亩木瓜、博望镇2.5万亩黄金梨、广阳镇1.5万亩核桃、袁店乡3000亩小杂果等多个以乡镇为区域的特色经济林产业基地。“博望坡”黄金梨获无公害农产品及有机产品双认证,“裕华”黄金梨获有机农产品认证,“博望宛北”黄金梨获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博望坡”牌黄金梨及“裕华”牌黄金梨已分别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柳河乡的木瓜产业也获得了“有机”和“无公害”双认证,2015年2月方城县被中国经济林协会授予“中国木瓜之乡”荣誉称号。已建成南阳伏牛山木瓜食品有限公司和方城金木瓜酒业有限公司两家龙头企业。全县已建成中、小型果类恒温贮藏库30多座,可贮藏果品2000吨左右,逐步形成了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产业化体系,促进林农增收致富,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资源管护稳步提升。坚持防范在先,准备在前,依法行政,多策并举,扎实做好全县森林资源管护工作。一是严格涉林证件办理。认真执行森林限额,实行采伐公示审批制度,做好伐前申报、伐中监管、伐后查验等工作。三年来,共办理采伐证1371件、木材运输证1124件;二是严打涉林违法犯罪活动。组织森林公安局、林政股、林业稽查大队定期开展打击乱砍滥伐林木、乱捕滥猎野生动物、乱垦滥占林地、非法烧炭等各类破坏森林资源的专项整治活动60余次。三是严防森林火灾。每年11月至次年4月的森林防火期,县林业局都严格落实森林防火责任制,安排专人24小时值班,组织扑火专业队伍,加强扑火技能培训,在全县范围内多层次、全方位宣传森林防火的相关政策,强化元宵、清明、“五一”节等高火险时段督促检查,明确相关乡镇属地监管职责,严格火源管理,做到防范措施、扑救人员、应急准备、后勤保障“四到位”,确保一有火情,及时打早、打小、打了。方城县森林火灾发生起数和火灾受害率连续三年低于1‰的省定标准,达到历史最低水平。四是严控森林病虫害的发生蔓延。制定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应急预案,做好监测调查,一旦发现虫害疫情,做到及时组织防治。尤其是去年杨树食叶害虫在小史店、博望镇大面积发生,虫害比较严重。县林业局及时向县委、县政府汇报,启动防治预案,采取飞防与人工地面防、物理与生物防治相结合的办法,共悬挂诱捕器150个,杀虫灯50台,释放周氏齿小蜂1亿头以上,组织飞机防治80余架次,出动劳力3600人次,防治面积10万余亩,取得了当年发生当年控制的好成绩,受到省市林业部门的表彰和奖励。

  ——林权改革全面推进。根据省、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部署,按照以点带面,全面铺开的原则,基本完成了全县集体林地确权发证主体改革工作,共确权发证103.8万亩,涉及17个乡镇办,49.92万人,发证2.4万本,并顺利通过省政府检查验收。为推动林权配套改革,成立了县级林权管理中心,推进林权流转、资产评估、森林保险和抵押贷款等工作。2015年33.26万亩公益林全部纳入森林保险,鼓励采取林下种植、养殖、采集加工等模式发展林下经济5.75万亩,以大寺森林公园、七峰山景区、七十二潭景区等为依托,发展森林旅游面积9.7万亩,发展林业合作社41个,规模2万多亩,带动农户5273户,从业人员达到22618人。2016年9月完成了国有大寺林场改革方案制定和上报工作。

  ——资金投入逐步加大。在整合农综开发、退耕还林后续、公益林、长防林、省级林业生态省等林业重点工程资金的基础上,按照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全社会参与的原则,吸引造林大户、企业、合作社等投资造林绿化。据统计,目前,全县承包百亩以上造林大户已有408个,仅南水北调生态廊道工程造林大户就有42个。每年上级到位资金达4000多万元,县财政投入南水北调生态廊道、兰南高速、方社快速通道、白河绿化土地流转费2000万元以上,社会投资1亿元以上,项目建设和社会融资力度不断加大,为造林绿化、产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资金保障。

  瞄准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目标,方城县制定和明确了今冬

  明春和今后一个时期林业工作总体思路、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

  ——今冬明春造林绿化工作重点。按照《方城县2017年造林绿化实施方案》要求,今冬明春造林主要任务是:全县完成营造林面积12.3万亩,较市下达任务10.6万亩增加1.7万亩,增幅为16.7%。其中造林面积4万亩,花卉苗木3000亩,中幼林抚育8万亩,义务植树210万株。重点做好“三围一扶、一廊道一网络一灭荒一抚育和义务植树”工程。这一工程的具体内容是:1、“三围一扶”即围城区、围旅游景区、围绕农业特色产业和扶贫开发,面积2.7万亩。其中,县财政投资围望花湖景区新连片造林6000亩。2、“一廊道”即兰南高速、南水北调干渠、白河防护林带、方社快速通道两侧造林绿化提升及其它省道、县乡道的补植补造提升工程,面积2600亩。3、“一网络”即是高速、省道及县乡主要通道两侧和农综项目区的农田林网建设,面积3400亩。4、“一灭荒”即山区和“三河”(三里河、潘河、甘江河)源头区域造林绿化,面积1万亩。5、“一抚育”即中幼林抚育项目,面积8万亩。6、“一义务植树”即3月12日的全民义务植树活动,植树210万株。

  ——今后一个时期林业工作总体思路、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1、总体思路: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四、五、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建设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县为统揽,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载体,突出生态建设,提升产业水平,实现绿色惠民,逐步建立起比较完备的森林生态体系,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比较健全的森林资源管护体系,更好地为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2、目标任务:到2018年,新增有林地面积20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到35%以上;森林抚育和低效林改造15万亩;新增林木蓄积量55万立方米;全县林业产值15亿元以上,平均年递增15%左右,为南阳市如期完成国家森林城市创建任务贡献方城力量。3、重点工作:一是持续推进林业生态体系建设。依托退耕还林、长防林等国家林业重点工程和省林业生态省提升工程,建设生态防护林6.5万亩;以南水北调中线干渠、兰南高速补植补造及其它国道、省道、县乡主要通道及主要河流等两侧绿化5万亩;以农业综合开发,粮食核心区建设等项目及高速、省道两侧为主的平原绿化2万亩;围城围镇围村造林3万亩。二是培育壮大林业产业体系。充分利用林地资源,大力营造木瓜、核桃、黄金梨为主的特色经济林和花卉苗木3.5万亩,拉长产业链条,形成种植、加工、销售一条龙。同时,大力发展以林药、林菌、林禽为主的林下经济和森林旅游业8万亩。三是巩固森林资源管理体系。严格执行年森林采伐限额,做好森林病虫害防治和森林防火工作。整合森林公安、林政、林业稽查等执法力量,提高执法人员素质,增强依法行政能力,提升办案水平,有效保护森林资源安全。

上一条: 原阳稻米博览会谱写“中国第一米”新篇章
下一条: 郑州一小学为贫困学校捐赠学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