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园区
 
工程招标
商会博客
 
保险纵横
首页 > 保险纵横 > 详细信息
保险业资产荒风险温和可控 应从负债端入手解决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发布日期:2016-4-21 点击次数:1501
   (原标题:保险业“资产荒”应从负债端入手解决)

  2015年以来,国内GDP增速再下台阶、无风险利率持续下行,保险业的“资产荒”现象成为焦点。从全球视野看,目前中国保险业的“资产荒”风险属于中等水平,但降息周期以来,资产负债错配风险逐步加大。对此,我们认为,解决“资产荒”问题,长期来看,应从负债端入手。

  中国保险业的“资产荒”风险温和可控

  从全球视野看,中国“资产荒”风险处于中等水平。从资产端来看,金融危机后,中国没有经历显著的财政紧缩;中国央行还没有实施严格意义上的量化宽松,固收市场供需状况未恶化。在金融危机之后,中国市场也出现了一定的风险偏好下降,但横向比较来看,仍处于偏高水平。从负债端来看,我国长期处于费率管制阶段,保证利率不是很高,并且寿险产品期限也不长。经过简单测算,我们认为中国负债久期在13左右,资产久期处于亚洲平均水平,所以,我们认为中国“资产荒”可能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严重。

  但是,本轮降息周期以来,资产负债错配风险加大。2014年11月以来,我国步入了新一轮的降息周期,2015年人身险保费在高基数的基础上同比增长25%,由于保险相对资本市场存在滞后性,预计短期内将继续高增长。相对于一年半以前,人身险有更多的高成本资金不断流入,资产端收益率却在不断下行,这种错配已经在财务报表层面有所体现。

  解决“资产荒”应从负债端入手

  化解“资产荒”需要从负债端动手。寿险合同特征决定了负债成本具有显著的黏性,寿险产品包含固定的保证利率和浮动利率,浮动利率调整频率越低,负债成本的黏性越高。为营销需要和减少退保风险,结算利率和红利的波动性也不会太大,一般会滞后于实际投资收益率变化,而且保单的一些产品特征(例如保单选择权)也会增加利率下行周期中负债成本的黏性。可以说,负债端产品的创新对利差损风险的防范、维持行业规模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当然,在此过程中,我们也能看到资产端对缓解利差损的作用实际上是相对有限的,保险业资金运用较大程度受制于资本市场整体回报,很难获得明显的超额收益率。

  资产端应充分利用保险资金特性带来的红利

  大类资产的价格变化及风险特征受众多因素影响,很难找到一个较强适用性的配置方法。不过,保险资产配置也有一些重要的定理可供借鉴。

  第一、风险承受水平决定收益水平,这就引申出三个比较重要的结论:不同账户类型不同,资金属性不同,风险偏好不同,资产配置应该给予不同的结果;随着资本市场周期的变化,资产配置也有顺周期的特征;金融危机后,风险偏好整体下降,固定收益类资产占比趋势性提升。

  第二、作为金融市场上最大的长期机构投资者,保险资金大类资产配置需要和国家融资结构相匹配。目前国家大力推进直接融资占比提升,这对保险资金的配置是个很大的机会。

  第三、保险资金的一些额外特性能够带来一些红利。一是分散化投资。保险资金基本具备了全口径资产配置能力,在整个账户风险没有上升的情况下,利用多种资产之间低相关性可以提高收益率。二是获得流动性溢价。这对保险资金也是性价比最高的超额收益,在欧美市场上保险机构是比较认同的。三是坚持长期投资理念。这不仅能降低资产收益的波动性、也使投资机会更可预测。四是提高经营杠杆。相比国内金融同业,保险公司杠杆风险一直得到了较好的控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保险市场的杠杆比率属于中等偏下。

  利率市场化中后期 保险业“资产荒”风险降低

  寿险公司面临的“资产荒”挑战实际上来自于高利率环境向低利率环境的过渡,目前中国利率市场化和费率市场化接近完成,市场竞争趋于平稳化,且此轮利率下行可能已经进入中后期阶段。在负债端,我们看到一些保险机构已开始着手调整寿险产品结构,负债端收益率也在缓慢下行。在资产端,长期刚兑环境可能被逐渐打破,风险资产被重新定价。因此,我们认为,中国保险业这一轮的“资产荒”风险正在降低。
上一条: 千亿养老金入市进入冲刺阶段 6000亿可投于股市
下一条: 商业险实现出院即赔付打通理赔“关节”最后一站